——2024年1月16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玉树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3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全会精神及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州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一一二五”总体要求和州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着力培育绿色产业,统筹推动民生保障,全州经济运行呈现平稳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预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1亿元,同比增长6.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44元,同比增长7.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0元,同比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9亿元,同比增长16.8%。地方财政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7.7%,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55.6亿元,增长13.8%。
(一)多措并举,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荣获国务院生态文明督察激励地市,持续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持续守护好江河源头的绿水青山。持续推动生态机制创新。协同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园区特许经营、兽害补偿、生态公益性岗位动态增长模式,推动园区内外协同发展。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全州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与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三大河流出州断面水质保持Ⅱ类。玉树市连续两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长期位居全国监测城市前列,保持全省唯一PM2.5达标城市。开展“五个全域”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建成玉树市(结古)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及环卫设施项目,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全州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初步建立全域无垃圾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员达到7万人。实施42座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提升乡镇垃圾收集清运能力。落实通天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系统推动封山育林、退化林草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实施通天河、澜沧江流域专项治理工程。完成绿化8.7万亩、防沙治沙2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38.6万亩。实现网格化管护全覆盖,兑现草原奖补资金8.87亿元。
(二)高位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以标准化、全链条、规模化发展为引领,加快构建农牧业、文旅产业发展体系,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绿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召开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2023年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方案》和10项惠农惠牧政策。培育产值千万元以上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产值百万元以上州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建成规范化合作社40个。玉树市、治多县、曲麻莱县顺利完成全域草场和牛羊有机认证。制定印发《玉树牦牛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参加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发展大会等全国8项重大展销推介活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开局良好。召开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玉树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三年行动方案》和文化旅游惠企惠民50条措施,稳步推进“一核三廊三板块”发展布局,培育建设“三轴七线六走廊”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基础建设、盘活历史遗留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建立全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成功举办玉树传统赛马会暨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季活动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3亿元,均同比增长29%。
(三)增强动力,项目提质增效行动取得新进展。树牢“项目为王”意识,紧盯项目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重大项目生成机制工作,实现投资平稳增长。争取资金成效显著。全州实施项目625个,高于上年197个,涉及投资81.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达到322个,总投资54.47亿元。在重点领域争资跑项上下功夫,捷报频传。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4.73亿元,实施项目124个,较上年增加9.6亿元。衔接乡村振兴中央和省级资金11.74亿元,实施项目169个。对接东西部协作资金1.69亿元,实施项目52个。落实对口支援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5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印发《玉树州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联审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和质量保障。扎实开展项目谋划攻坚、前期攻坚、集中开复工、重大项目包联、定期督导检查等系列工作,有力推动项目全过程提质提速。国庆水库建成投运,晓龙沟水库进入收尾阶段,萨呼腾水库与加吉水库加快实施,用水灌溉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玉树市综合产业创业物流园完成建设,囊谦县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流通设施明显改善。持续实施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巴塘至小苏莽公路、结多乡沙青河至加吾拉公路改造项目建成通车,瓦户那至吉曲乡公路、东坝乡至尕羊乡公路加快实施,群众出行便利度提高。长江流域沿线农牧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玉树市巴塘河(结古污水处理厂)入河污染消减治理项目加快实施,细曲河流域上游段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化。玉树330千伏第二回路工程与新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囊谦县清洁取暖示范县首个试点项目启动,新一轮35千伏及10千伏城乡电网架构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实施,能源设施改善加快。
(四)融合发展,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坚决打赢巩固衔接“翻身仗”,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州识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725户12673人,风险消除率达到53.35%。实现“两个高于”,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长16.5%,完全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或返贫底线。落实玉树州“万、千、百”产业项目,生态管护员及“雨露计划”贷款贴息等,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推动“百个高标准合作社”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制定发展举措,引导合作社走向高质量发展。完成4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年内整合资金1.7亿元推进20个示范村和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城镇建设。持续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市政道路、供排水系统、公交基础设施、净化水厂等。巴塘机场2号航站楼顺利投运,旅客吞吐量达到3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0%以上,成为省内增幅最高的支线机场。玉树市建成“智慧玉树”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新寨嘉那嘛呢风情小镇、称多县珍秦镇美丽城镇基本建成,青海古藏村文旅特色小镇、三江源生态文旅特色小镇、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红色索加小镇有序推进。
(五)以人为本,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抓教育和卫生健康强基固本、抓就业创业提升、抓社会保障能力强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业大局保持稳定。开展建湖玉树专场招聘活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活动82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563人,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6%,均已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4%,控制在省定目标任务以内。教育卫生强基固本成果显著。持续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和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小中学4所,改造提升幼儿园27所、小中学35所。高考升本再次突破千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均实现目标任务。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精神康复治疗中心加快实施,区域传染病防治中心和州藏药制剂中心全面完工,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持续实施全州基层卫生医疗结构完善工程,基本实现全州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全覆盖。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34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失业保险参保、工伤保险参保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稳步提升退休干部职工养老保障,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脱贫人口资助医保参保政策,全州特殊人群完成100%。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7亿元,保障9.42万社会救助对象基本生活。健全完善全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工作,新建公立托育机构1家,实现“零突破”,持续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安居工程建设,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危房与抗震改造1900户,城镇住房租赁补贴发放2960户。粮食安全不断提升,全州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22.75万亩,完成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达到6500吨,增加食用油储备200吨,建立健全州县分级保障政府储备粮体系。统筹做好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六)深化改革,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023年版编制实施清单2006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直接取消审批事项11项,审批改为备案事项7项,实行告知承诺事项14项,优化准入服务事项67项,实行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出台《玉树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玉树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56户,累计达到25982户,同比增长30%以上。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全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90.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达到11.96亿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率均达到97%以上,“不见面”开标率全部达到100%。紧扣平安玉树建设工作主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顺利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复检工作,充分展示五年来我州创建工作成效经验。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州雷击事件控制成效显著,实现雷击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的目标,安全生产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要按照中央及省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州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机遇、市场机遇,还有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发展信心、不断壮大的发展能力、不断夯实的发展基础作支撑,实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条件、有保障。全州上下要紧紧抓住各级各类政策机遇,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开拓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玉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玉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宏观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经济增长持续承压。在社会预期偏弱的大背景下,我州经济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问题仍然突出,尚未破解体量小、底子薄、实体经济不足等难题。全州面临生态优势彰显力度不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偏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需加快;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整体营商环境不优,消费能力总体较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依然较弱,配套缺口困难日益突显等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州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统筹解决。
按照州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对玉树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民族团结进步等重点工作,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保持“紧、细、严”工作状态,奋力谱写健康、现代、幸福生活新篇章。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増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预算支出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万吨;空气质量优质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绿色发展指标力争保持在全省前列。
以上目标,充分结合州情实际,有序衔接“十四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兼顾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而制定的。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社会预期偏弱、制约因素明显的背景下,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的更好。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措施
2024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州委工作安排,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见成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将学教活动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着力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惠民性、法治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持续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效管理保护机制,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落实好联席会议、项目联审、联合考核、联合执法等各项工作,深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现代化社区建设试点,更好推动园地协同发展。释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隆宝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文明督查激励地市、玉树市“两山”转化实践基地等“国字号”生态品牌效益,谋划实施一批支撑项目。继续争取省级和国家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林草长制作用,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统筹做好林地草原湿地保护,聚力打造通天河、澜沧江流域百里生态绿色长廊。进一步拓展“生态法庭”“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等创新做法,继续完善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法治化水平。
强化综合环保治理。持续巩固拓展无废城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推动“五个全域”环境治理专项行动长效化,凝练深化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专项行动“人财物”管理典型模式,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全面落实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进度,有序实施通天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扎实开展“八绿行动”,持续实施国有林和非国有林管护、防沙治沙、退化草原治理工程,不断提升绿化质量和绿色总量。突出分级保护管理模式,积极申报玉树市年吉措、赛永措、称多县阿捏措等湿地为省级重要湿地。着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行动,持续加强隆宝滩、德曲源、巴塘河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建设,系统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全州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与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三大河流出州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质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加快普惠区建设步伐。全面落实《清洁能源普惠区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好清洁能源类项目,完成新能源开发规划,有序推动水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玉树330千伏第二回路工程,完成新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囊谦吉尼赛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治多县索加乡微电网建设项目。争取实施玉树第二座330千伏变电站、囊谦4乡镇电网延伸工程以及杂多、曲麻莱县5乡镇微电网建设项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零碳示范县建设。主动融入全省推行的草原碳汇等试点工作,探索开展水权交易模式,推动绿色产业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落实好项目提质增效第三年行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生态、清洁能源、绿色产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谋划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实现全州投资平稳增长。
聚焦项目管理提升。及时确定年度重点项目清单,落实州级领导包联工作,提升重点项目统筹协调能力。继续阶段性开展重大项目生成机制工作,全力落实跑项争资,争取更多项目生成落地。开展项目前期攻坚专项行动,合理利用冬歇期,变“冬闲”为“冬忙”,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和服务效率,加速项目及时实施。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持续落实联审联批工作,推动项目审批部门靠前服务,努力缩短规划选址、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方面进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努力实现审批提速。制定《全州项目集中开复工总体方案》,4月分地区分阶段有序推进全州项目集中开复工,加快启动一批基础性、支撑性、牵引性强的标志性项目,续建项目复工率达到100%,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积极挖潜增效,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努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紧抓重点领域建设。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加快实施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治多县加吉水库,建成囊谦县晓龙沟水库和杂多县萨呼腾水库,争取实施澜沧江流域河道治理、称多县及曲麻莱县县城水源工程。建成省道312线玛多至色吾沟公路、瓦户那至吉曲乡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东坝乡至尕羊乡公路及立新乡公路,持续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省道224多彩至扎青段公路。持续实施通天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土绿化造林工程及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建设全州五小工程,争取实施干部周转房项目、基层政权建设工程。争取实施玉树市静脉产业园、乡村垃圾收集分拣体系建设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等。
拓宽项目投资渠道。继续加大申报项目争取力度,全年落实投资80亿元,实施项目500个以上,进一步提振投资信心、扩大投资总量。加大对符合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积极运用“专列+直通车+集中签约+青信融”平台。立足特色优势高效招商、精准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建设,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进一步优化包装提升,完善前置要素,找准引资路,做好宣传推介,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区域+央地合作”的重大项目谋划生成模式,与毗邻地区协同推进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央企、国企投资,努力争取“双碳”交易基础性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玉树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落地实施。
(三)加快推进主供区建设。坚持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稳供给、三年增效益”的目标。
培育农牧业发展经营主体。从各地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市场、潜力和发展基础等要素,依托特有农牧资源,充分发挥区域间的差异化优势,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布局,实现全州农牧业特色化发展。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牦牛、藏羊、青稞、芫根、蕨麻等特色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引进和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
打造特色畜牧业区域品牌。立足农牧业和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区域集中、要素集合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提升,使优势区域资源禀赋与优势品种布局相匹配。继续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通过对高原特色农牧资源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的挖掘,聚力打造牦牛、藏羊、青稞、芫根、蕨麻等精品系列产品,提升绿色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认证合并。全面完成全域草场和牛羊有机认证,实现全域有机全覆盖。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统筹整合中央、省级、地方财政资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和北京对口资金等各类资源,努力形成推动特色农牧业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利剑行动,推进农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
提升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五大基地”“百千万”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四季游牧、划区轮牧、月月出栏等措施,年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24%、18%。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推动标准化生产。支持“野血牦牛”、“扎什加羊”等特色畜禽良种的种畜场和繁育基地建设,完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推进种养业结合。继续加大“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力度,适度扩大优质饲草种植规模,推进青稞、芫根、洋芋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暖棚使用率,保障州内有效供给。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实行省定的牦牛、青稞等特色产业行业标准,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四)加快推进首选区建设。加快将文旅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构建“一核三廊三板块”新布局,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效益、三年出成果”三步走战略。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省、州、县文物保护四级网格,制定《玉树州文物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提升,全力冲刺藏文化示范区国检。开工通天河沿岸旅游景观公路,打造可可西里、三江源头、国家公园“王牌”景区,扎实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创建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5A级景区。改造提升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灾后重建展览馆,抓好当代体育公园建设。组织成立玉树州格萨尔非遗乐团、开展玉树非遗文化游等举措,充分发挥“非遗活化”典型示范作用,加强玉树传统文化宣传。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推动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群众参与更广泛。进一步规范节庆活动报批,坚持“一地一品、一地一色”的文旅节庆品牌理念,形成文旅节庆品牌体系,持续培育打造传统赛马会、中国山歌节等亮点文旅活动,在品牌优化上聚合力,切实打响打亮“大美青海·江源玉树”文化品牌。
提升文旅产业带动能力。出台惠民政策落实行业标准,强化服务,持续在完善旅游要素保障上做文章,打造文旅产业链。突出“吃”的特色,打造藏餐+演绎“玉树牦牛宴”,出台藏餐标准。加强“住”的保障,推进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创建。提升“游”的品质,推进A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传统村落、生态体验、极地运动、特色小镇等旅游产品的打造。增强“购”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形成以旅游导游词、攻略图、智慧旅游、伴手礼为代表的产品体系。丰富“娱”内容,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推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实景剧。提升玉树特色的“十个一”玉树旅游宣传产品品质。实施“玉树礼物”系列旅游产品研发推广工程拓展旅游商品线上销售,加大推广力度。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
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航旅融合、文旅+气象机制,强化文旅宣传服务,引入车辆租赁,依托京玉旅游公司串联游客到访中心,形成推介、接待、服务一体化链条。特色培育,串联游客到访中心与吉尼斯世界纪录牦牛黑帐篷旅游接待服务,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游牧文化打卡点,形成“处处能打卡、时时可消费”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州旅游交通网络,加强全州重点城镇、旅游公路、景区景点、标识标牌、旅游驿站、旅游厕所等建设,以基础设施大提升推动生态旅游大发展,推进完成“三轴七线六走廊”生态旅游路线建设。高质量编制完成《“1+6+66”玉树州全域旅游规划暨旅游策划实施方案》。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旅游体系建设。
(五)统筹抓好区域协调融合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杜绝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持续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深化产业帮扶机制,在重点工程项目中鼓励引导以工代赈促模式,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总体稳定,落实农牧民收入定期监测和各项增收措施,稳步增长收入水平。认真推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常态化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账销号,做到“动态清零”。巩固提升光伏管护水平,加强运维管理和规范收益分配。持续抓好小额信贷推广,加大贷款力度,确保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贷款对象“应贷尽贷”,同时注意防范逾期风险。继续安排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网格员实行“网格划片、分片包干”,定期入户了解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务工情况,落实月报制工作。持续做好定点帮扶与驻村工作,做好帮扶干部跟踪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积极落实社会帮扶,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帮扶,特别是把“万企兴万村”“百社进百村”等助力扩大化。
同步推动城乡建设。以“打造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为核心,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不同类型县城走各具特色的县城建设道路。持续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补短板工程,加快推动玉树市新寨新区建设。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市政道路、供排水系统、公交基础设施、净化水厂等。强化公共配套和公共服务,高水平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社会福利、社区综合服务等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持续实施美丽城镇建设,加快建设青海古藏村文旅特色小镇、三江源生态文旅特色小镇、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红色索加小镇。持续提升城镇的安全韧性,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推动城镇发展质量。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剩余190个乡村发展规划,立足乡土特征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持续补齐水、电、路、网和环境整治等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城乡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六)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领域持续增进福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稳住就业大局。继续用好对口支援及东西部协作机制,制定出台劳务输出若干举措,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等群体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跨省跨州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大财政、产业、投资等对创业支持力度,并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电商平台等,通过提供创业空间、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支持更多群体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电商。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准确对接市场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广泛开展订单式、套餐式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加大编外聘用人员管理、薪酬激励机制和同工同酬指标的调查研究,修订州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及其细则。投入使用曲麻莱县创业孵化基地,建成杂多县公共实训基地,争取实施治多县和称多县公共实训基地。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8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次。
持续强基教卫事业。落实全州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7”政策落地见效。构建科学教育责任考评体系,激励校长与教师积极履行职责,确保教育全面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加强家校联系,确保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普及。建成投运玉树市四民中、称多县二民中,加快建设州第八高级中学。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7%以上。围绕医疗卫生“两项改革”“三个基础”“四大中心”,落地高质量发展“1+6”政策体系,集中资源补齐弱项、打牢基础。统筹建立以医院收入和住院、门诊就诊率为主的责任考评体系,有效提高全州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医共体科学可持续地发展。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工程全面完工,加快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精神康复治疗中心。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动全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工作,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继续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巩固提升治多县养老服务模式,持续落实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提高全州幼儿托位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发展,建成称多社区托育,争取实施玉树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及玉树市、囊谦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社区托育。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保和养老保险参保面,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适合玉树实际的药品采购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解困脱困和保障力度。持续做好保供稳价,确保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基本稳定。进一步抓好粮食安全,协调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规模,确保全州粮油供销平稳。
(七)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能,强化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网上办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五级联动建设,实现便民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站点办理。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服务体系,扩容远程电子招投标设备,提升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规范高效发展。深入推进财政事权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惠企惠民36条和促发展“1+10”政策举措,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大力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力度,形成省州资金相互补充、共促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大普惠金融财政贴息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强化政策衔接配合和直达快享,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松绑减负。加快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及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探索推动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新型消费模式。刺激假日消费、创新汽车消费、扩大网络消费,扩大纳限入统范围,实施“玉货出玉”行动,拓展销售渠道。培育“互联网+”等消费新业态,抢抓重要节庆消费节点开展线上促销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简化登记流程,完善市场准入、准营和准出制度。
守住守牢安全底线。从严从实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严把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关口。坚持“生命至上”理念,整合交通、建筑、防汛、气象、消防等资源,不断强化应急预防体系建设,落实并实施好州县两级的救灾能力提升项目。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好安全生产“十个一”责任清单,强化排查隐患、管控风险、堵塞漏洞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继续抓好消防、燃气、交通、住建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整改。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新型燃气瓶、燃气阀等。坚持“两单四表”模式,完善“叫醒”“叫应”机制,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落实落细防雷击措施,开展防范熊害措施研究,最大限度保障好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
名词解释
1.“一一二五”总体要求:一个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个贯穿,把生态优先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两个着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生态农牧业提质增效,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五个统筹,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城镇建设、基层治理、项目投资工作。
2.“五个全域”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国土绿化、草原净化、道路沿线美化、村容村貌提升、国土修复等专项行动。
3.“一核三廊三板块”总体格局:将玉树市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核心城市;打造长江源流域青藏高原古人类文明遗迹廊道、澜沧江源流域游牧与农耕文化人文廊道和黄河源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廊道;打造玉树市与称多县东部生态旅游板块、囊谦县与杂多县南部生态旅游板块和治多县与曲麻莱县北部生态旅游板块。
4.草原碳汇:指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草原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过程。草原地上植被层、地下根系层和土壤层是草原最重要的三个碳库。
5.农牧业五大基地:冷链物流基地、规模化牲畜养殖基地、种植加工和有机肥生产基地、奶产业基地、牦牛藏羊种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