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玉树州新闻网县乡之声
脱贫劲风过草原——玉树市脱贫攻坚战走笔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10 11:44:56
编辑:玉宣

  玉树新闻网讯  (记者  洪玉杰)巍巍昆仑,在这里绵延千里;滔滔三江,从这里蜿蜒奔腾。

  这里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上,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情况复杂,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地区的典型。

  9057户、34540人的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农牧民总户数的近四成。这样的贫困比例,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少有的。脱贫攻坚,对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来说,是一场极其艰难的硬仗。

  因生态脆弱与生态优先保护交织并存,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传统产业,伴随着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实施,原本单一、薄弱的产业格局,如何转型发展,玉树市将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些时代之问,不仅是摆在玉树市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成为检验玉树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标尺。

  党建统领,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动力

  党建统领、优化机制,玉树市挺向贫困深处的冲锋号一次次吹响!

  压力就是动力,责任就是担当。玉树市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不断创新和优化组织机制,统筹指挥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与各乡镇、街道办及行业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承诺书》《决心书》,人人明确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玉树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增强乡镇及村级党组织建设能力。

  人心齐、泰山移。玉树市切实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主力军作用,向全市62个村选派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第一书记,挑选精兵强将加强驻村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出台《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一季一评比和年底考核制度,让脱贫攻坚成为考核和检验各级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产业牵引,铺就贫困户脱贫之路

  精准扶贫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扶贫,产业不兴,则脱贫乏力。

  本着因地制宜兴产业的思路,首先在区位优势突出的村开辟“实验区”,重点培育扶贫产业,积累成功经验,发挥成功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大试验区培育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日臻成熟,辐射带动之效日渐显现。

  清幽秀丽的通天河畔,坐落着素有“玉树粮仓”的仲达乡。玉树市因势而为,利用宜农宜牧、农牧结合的独特区位优势,精心培育仲达乡“塘达”模式,不断扩大农业大乡的影响力。黑青稞、马铃薯、芫根、油菜、饲草料种植成为塘达村新的地理标志。

  高海拔、纯牧业区的下拉秀,草场资源优势显著。借助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建设的“东风”,全力打造纯牧业区发展扶贫产业的“钻多”模式,通过畜种改良、牛羊入股、草场流转、劳力整合、产品加工,使钻多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350多万元。高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点燃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使这里的牧民通过接受一种新型的合作养殖模式,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背靠草原、手牵城区、交通便利、宜农宜牧亦宜商是扎西科街道办和巴塘乡明显的区位优势。依托交通推产业、利用市场谋产业,成为甘达村和铁力角村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经营超市、发展养殖、产品精细加工、马术表演、开办度假村等多元产业项目,玉树市在交通沿线谱写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乐章。

  西杭街道办坐拥商贸经济发达的城区,玉树市依托城区优势兴产业,积极打造城区扶贫的“扎西大同”模式。通过经营宾馆、交易市场、停车场、运输业等,过去的牧民已实现向商人的华丽转变。

  “塘达”模式培育的农牧结合发展之路,已在仲达乡、安冲乡的多个村落地生根,丰富的种植业滋养着养殖业,农牧循环经济模式已如火燎原。“钻多”模式在广袤草原上大放异彩、高歌猛进,在这种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下,周边乡镇也是“畜”势勃发,小苏莽、上拉秀、哈秀、隆宝等乡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掀起大潮。交通沿线各村纷纷效仿甘达和铁力角模式,让便利的交通成为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新寨、结古的各村利用城区优势,在繁荣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

  在四个实验区成功培育的五大产业扶贫模式,是玉树市脱贫攻坚行动中最典型的经验和最精彩的华章,这些模式最大限度避免了不切实际或千篇一律上产业、上项目,增强了产业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扶贫产业成为助推贫困户脱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动力”。

  就业驱动,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

  因艰苦的气候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在玉树仅靠发展产业很难保证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因此,玉树市审时度势,提出“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即以产业为牵引,以就业为驱动,在精心选择培育扶贫产业的同时,切实在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劳动技能上下功夫,多措并举,用“双引擎”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带来“双保险”。

  脱贫致富,核心是人,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人。要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为此,玉树市开拓创新地提出并实施了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池塘的“三授”和“就业保底”的“3+1”就业扶贫模式。

  授人以鱼,以改变贫困户的观念。千百年来习惯了在马背上挥鞭奔腾,忘不了血管里马蹄的嘶鸣。可如今惟有观念的改变,才会开启希望之门。已不记得多少次走村入户,多少遍讲解政策,只记得贫困户点头答应参加技能培训,所有的疲惫瞬间释然,一切努力终将值得。四年中,玉树市贫困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蔚然成风。

  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一技在手、终身不愁。为了达到有技术、能就业的目标,玉树市围绕就业、因人施教。四年来,对4220名贫困人口进行了缝纫、汽修、石刻、烹饪、唐卡绘画等技能培训,青壮年技能培训全覆盖。

  授人池塘,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玉树市积极与各用人单位对接,开展“订单式”的劳动技能培训,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群众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共转移贫困人口就业4070人次,在企事业单位稳定就业的有585名。

  同时,玉树市还采取“就业保底”政策,将那些年龄稍大、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难以就业的贫困户,用公益性岗位全保障。目前有4094个贫困家庭享受了就业兜底政策。多年来手握牧鞭,逐草而牧的牧民转变为林业生态管护员、草原生态管护员,每户每年可增收21600元。

  千年一瞬的巨变下,玉树市的贫困状况和农牧民的精神面貌在“产业+就业”扶贫的持续发力中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社会风貌得到根本转变,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说,玉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列火车,那么党建指引着它的方向,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就是它的双引擎,行业扶贫则是它的车轮,而社会扶贫就是它的润滑剂。这列火车承载着全市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疾驰在决胜全面小康之路上,带动着一个区域的全面发展。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伴随着脱贫攻坚这项“国字一号”工程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惠民富民强民政策犹如一阵强劲的春风吹遍雪域草原,温暖着农牧民的心田,玉树市积年的贫困冰山已然解冻消融。

  【微感言】

  玉树牦牛,如何“牛”

  产业兴旺是贫困户脱贫重要渠道,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

  2017年,“玉树牦牛”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可以说,选择牦牛产业,是基于对藏民族历史传统的充分尊重;是对牧区产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抓住消费升级趋势下市场机遇的战略抉择。

  然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逐水草而居的传统养殖方式,让牧民形成了靠天养畜的思想。盲目务牧、无序放牧的情况在牧区普遍存在,草场功能退化、牦牛品质退化、牧民收入减少、养殖热情不高等问题接踵而至,尤其是产业后续效益不佳问题,也亟待人们去探讨解决。

  如果说玉树牦牛的过去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玉树牦牛的现在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我们要以“一盘棋”思维整体谋划牦牛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加快形成从田野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首先,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合作社建设,通过将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折股量化,进行划区轮牧、分群管理,让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把握国家“粮改饲”政策,加强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合作社探索舍饲半舍饲、放牧与补饲结合的养殖方式。

  其次,积极引进资金雄厚、产品研发能力强、销售渠道成熟的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进行订单式生产。“企业+合作社+牧户”方式可以有效带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和牧民稳定增收。强化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既要进行精细化分割加工,又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有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要培养更多本地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和致富带头人,让他们在壮大牦牛产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开展提纯复壮“种源”革命,与高校、科研研究所合作,利用玉树野牦牛的天然优势基因,培育“高繁、增重、抗病”的玉树野血牦牛,将上拉秀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玉树野血牦牛繁育基地。

  要让玉树牦牛“牛”起来,就要积极搭建销售推广体系,在推进本地产销挂钩的基础上,推动产销一体,大力扶持电商企业,打好特色农牧业发展这张牌,走绿色、高端、品牌、质量的兴农富民之路,推动牧业提质增效,增加牧民收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6-8818752 yszwxb2022@163.com
  玉树旅游网  玉树市新闻网  玉树州党建网  玉树市党建网  治多党建网  曲麻莱党建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称多县人民政府
玉树市人民政府网  囊谦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  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囊谦人民法院网  杂多县人大  玉树市人大信息网  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玉树州藏医院  玉树文明网  藏地影像
主办: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16
免责声明:玉树新闻网由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玉树州委宣传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