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玉树州新闻网图片新闻
玉树州推广杂多县“N+1”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
来源:玉树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1-16 11:33:45
编辑:玉宣

  玉树新闻网讯  清晨,两辆垃圾转运车穿梭在杂多县萨呼腾镇吉乃滩社区的巷道里。牧民尕然按照塑料瓶、易拉罐、纸板、玻璃4类,把家里前一天的垃圾分别装进4个环保袋子里面。

  像彩色帐篷的吉乃滩社区垃圾转运站

  在玉树州杂多县,对于每一位普通的牧民来说,垃圾分类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尕然说:“牧民回收垃圾的过程很简单,也很方便。每天早上垃圾转运车开到家门口时,只需把提前分拣好的垃圾拎出门,倒进车里就行了。”

  杂多县是澜沧江、长江南源的发源地,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具有极独特和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妥善处理并解决好垃圾问题,减轻其对源头环境的影响,对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三江源区域开展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一种大胆尝试。杂多县引入垃圾分类理念,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拣、村保洁、乡收运、县处理”的“N+1”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整个玉树州推广。

  “一块钱卫生费”让牧民在家主动分类

  在吉乃滩社区,房间内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塑料瓶、易拉罐、纸板、玻璃4个分类垃圾桶,这已经成为每户家庭的标配。

  吉乃滩社区是杂多县城9个社区中的一个,每天产生各类垃圾10多吨,也是杂多县开展垃圾处理工作的试点社区。

  在牧民考扎尕然的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垃圾分类工作是如何推广起来的。垃圾回收试点刚开始的时候,社区大部分牧户都不习惯在家里分拣垃圾,很多人把垃圾混装在同一个袋子里送出门。“垃圾出户即分类”的初衷遇到了阻力。

  为此,社区多次做动员,想办法,集体讨论,最后定出了每户每天交1块钱卫生费的办法,而这笔钱用来给村里的环卫工人发工资。

  正如尕然所言,“交卫生费,其实是想让牧民们明白,他们在垃圾处理上出了钱,要更有责任心。”

  杂多县垃圾处理厂

  而另一个促使牧民习惯在家里完成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则来自创新社区环卫管理。杂多县城按区域重新划分为9个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每个社区服务站管辖800户~1000户居民,覆盖人口近4万。通过政府聘用的方式,组建了一支279人的环卫队伍、110人的社区保洁员队伍,基本满足了县城街巷、社区、省道沿线等重点部位环卫需求。

  “一块钱卫生费”制度批准实行后,大部分牧户都主动将垃圾分类后送出家门。家家交费的模式提高了牧民保护家门口环境的责任心,在社区工作人员及环卫工人的监督下,“垃圾不落地,出户即分类”的理念得到了社区牧户的支持。居民将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塑料瓶、纸张、玻璃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五大类,最终由社区服务站安排垃圾车并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转运。

  此外,设立46个环保网格,184个卫生小组,配备“网格长”和卫生小组组长,招录生态环卫公益岗位人员,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环保网格为载体,以卫生小组为抓手,以困难群众为主体,以垃圾分类为目标”的环卫体系。

  夯实农牧区垃圾处理硬件基础

  吉乃滩社区“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的垃圾处理模式,很快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各乡镇积极效仿。

  从玉树到杂多县,途经昂赛、莫云、阿多乡,每隔两三公里,就能看见两个外形像彩色帐篷的垃圾转运站。走近一看,里面堆存着少量的附近牧民分类后的垃圾,分别用不同的袋子打包好。

  据了解,2015年,杂多县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的理念,通过环保知识讲座和培训,让牧民人人参与其中。查勒便是通过这些培训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着回收垃圾的增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么多的垃圾如何更有效率地回收、处理?杂多县的举措是:统一回收的垃圾,按照危害等级和可回收程度进行填埋和压缩转运处理;同时,引进有能力的企业参与,由政府监督企业完成垃圾回收处理工作。

  2016年,青海省环保厅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华南所组织专家,开展高寒地区农村牧区垃圾处理研究工作,为青海省高原地区垃圾气化处理提供解决方案。经过不懈努力,青海省高原地区小规模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示范项目已获得通过。

  目前,针对地处三江源和环青海湖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杂多县、玛多县和刚察县的智能热解气化装备经过普通装置的改进,已经消除了垃圾焚烧不彻底、烟气处理工序不完善等弊病,现已投入运营。

  在距离杂多县新城区一公里的杂多县垃圾处理厂,在宽敞的蓝色厂房内,排列着已经压缩成捆的饮料瓶、塑料罐、废纸等可回收垃圾,一旁是一套神秘的高寒地区垃圾焚烧装置。

  之所以说神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开明向记者介绍说,全国高海拔地区尚未建设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设施,针对地处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杂多、玛多和刚察,垃圾处理的环境要求高。这套高原地区小规模垃圾热解气化设备主要就是针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垃圾的特性而设计的。

  高原地区小规模垃圾热解气化设备的投运,不仅为青海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硬件基础,更为青海这个生态先行区环保科技创新趟出了新路。

  用垃圾换文具缘何变得越来越难?

  “两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一斤废纸换一支中性笔……”在玉树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见到一个奇特的“垃圾兑换点”,学生们在路边捡到的饮料瓶、旧书本等垃圾均可在此换取铅笔、笔记本等文具。

  这个类似小卖部的地方是学校的“校园垃圾回收站”,其门口摆放着3个大型塑料垃圾桶,分别写着“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门口的墙上还贴着垃圾分类指引,注明哪些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废物,以及兑换标准。

  据了解,学校“垃圾换文具”活动从2015年3月开始实行,所有文体用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提供。回收站基本每天开放,学校在收集垃圾之后会运往县上的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

  “自开展垃圾换文具活动以来,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免费获得学习用品,也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副校长尕玛求尼介绍说。

  “以前文具经常缺货,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能换出去200多支笔,现在一天最多换十几支,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换出去一支。”尕玛求尼说,如果不是学校提供场地,不收租金,这里换文具的店早就开不下去了。

  对此,杂多县教育局办公室秘书巢守武解释说,以前学生们习惯将垃圾随手丢弃,但通过环保进课堂、“垃圾换文具”等形式,大家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垃圾自然也就相应减少了。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杂多县18所中小学校共捡拾垃圾达5吨。

  据巢守武介绍,从2015年开始,杂多县率先在青海省内将环境教育纳入课堂,如今这些教育正在逐渐显现效果。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6-8818752 yszwxb2022@163.com
  玉树旅游网  玉树市新闻网  玉树州党建网  玉树市党建网  治多党建网  曲麻莱党建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称多县人民政府
玉树市人民政府网  囊谦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  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囊谦人民法院网  杂多县人大  玉树市人大信息网  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玉树州藏医院  玉树文明网  藏地影像
主办: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16
免责声明:玉树新闻网由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玉树州委宣传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