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玉树州新闻网生态三江源
【生态玉树】2017年大美青海生态印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8-01-04 16:13:43
编辑:玉宣

  玉树新闻网讯

   三江源风景

   囊谦县白扎林场

   采集土壤监测样本点

   亲昵

  湿地美景

  2017年,在高原人久久期盼的一场冬雪中悄然而去。一年的思绪回眸,在这一刻慢慢沉淀。这一年,青海人绘就的是一幅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精彩画卷,尤其是浓墨重彩的生态青海建设正快步跨入新的时代。崭新的2018年向我们缓缓走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大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一元复始,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新征程的开始。

  2017年3月底,青海省绿化动员大会吹响了2017年植树造林的集结号。这是青海建政以来,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绿化动员大会。在这一年里,全省营造林从126666公顷增加到269200公顷,为历年造林绿化平均任务量的2.5倍,成为青海历史上造林绿化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

  延伸阅读

  去年,青海林业多元化投融资实现新突破。落实林业生态建设资金37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27%,是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比例最多、国土绿化资金投量最大的一年。各市州县用于国土绿化的自筹资金接近20亿元,是近年来地方自筹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

  围绕林业“双增”目标,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出台实施《创新造林机制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的办法》,充分调动林场、企业、社团、个人等各类主体参与国土绿化积极性,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印记

  2017年,全省生态扶贫走在全国前列。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新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5071个,年人均收入达到2.16万元,全面完成两年设置1.28万个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任务,累计直接带动近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展林木种苗、生态旅游、林下种养等林业产业扶贫,带动16.32万户农牧户户均增收9700元,惠及42.14万人。

  延伸阅读

  来自青海省环保厅的信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创新设置了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相关人员大部分从牧民贫困户中选出,每户1名,培训上岗后按月发放报酬,年终进行考核。截至目前,园区共有9975名牧民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5口以下的相关贫困家庭已达脱贫标准。在地广人稀的三江源地区,牧民“点成线、网成面”构成的管护体系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扶贫迈出坚实的步伐。枸杞产业稳步发展,全省新增4867公顷,总面积突破46667公顷,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中藏药材种植扩面提质,当归、黄芪等大宗常用中藏药材种植总面积达9067公顷;藏茶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种植面积突破1333公顷。同时,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养、种苗繁育、野生动物繁育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成效。2017年重点打造沙棘枸杞百亿元产业,支持有机枸杞基地、沙棘采摘基地、中藏药基地、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全省新增经济林5707公顷,为年度目标任务的297%。

  印记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青海可可西里成功申遗,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填补了青海省世界遗产的空白。这也意味着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站在新的起点上,成为世界的关注点。

  延伸阅读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可可西里至今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的迁徙,这也是世界生态现象中的奇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认为,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其主要体现青藏高原隆升阶段保存较好的一个平面,形成了冰川、河流等壮美景观,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数以万计的藏羚羊迁徙是世界罕见现象。2017年8月8日上午11时许,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生态之窗”实时观测到近3千只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返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内的壮观场面。

  印记

  祁连山又勾画出一幅令人瞩目的美丽画卷。2017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祁连山区“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湿(湖)缩”的现实问题,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延伸阅读

  坚持自然生态恢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综合与建设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湟水流域百万亩林建设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在工程区完成营造林13万公顷。

  建设完成贵南、茫崖2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共和、贵南、都兰、格尔木和海晏县5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启动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湿地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增绿增水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印记

  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2017年8月进驻青海,省领导高度重视,马不停蹄深入全省各地整改工作一线,实地督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现场督导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整改落实情况,以务实的行动和扎实的作风,作答中央环保督察“考卷”。

  延伸阅读

  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在反馈意见时指出,青海省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严查严处群众投诉环境案件并向社会公开。截至2017年10月31日,督察组交办的2299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全部办结,共责令整改2021家,立案处罚47家次,罚款380万元,立案侦查4件,拘留30人,约谈195人,问责184人。

  保护区执法力度前所未有。组织开展“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等6次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对卫星遥感监测人类活动点,进行拉网式定位检查,对26项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限时完成整改,综合执法涉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整治力度之大超过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给予积极肯定。

  印记

  这一年,青海省水生态文明建设高歌猛进,一批涉及农村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的水利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如蓄集峡水利枢纽、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年内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开工建设。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延伸阅读

  顺利通过国家对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试点有序推进。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6平方公里,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19%。

  目前,全省共安排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9处共61.3公顷,分布在湟水沿线各重点区域。继宁湖湿地建成运行后,湟源、乐都、互助、民和等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深度治理主体工程也已基本建成,人工湿地面积达到61公顷以上。

  湟水河治理在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

  印记

  2017年6月17日至23日,全省实现全境连续7天168小时清洁能源供电,在全国尚属首次。截至11月底,全省包括光伏、风电和光热在内的新能源装机达937万千瓦。全省累计发电量5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8%;向中东部地区输送清洁能源电力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倍。

  延伸阅读

  据了解,2017年在新能源发电应用市场的快速带动下,光伏、风电装备业快速发展,1月至10月,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66%,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3%,能源工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6月中旬,玛多县清洁能源供暖示范推广工作全面实施。此项“以电代煤”电能替代项目是全国高寒高海拔地区大范围应用的首个示范项目,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玛多县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建设成功后,将逐步在三江源地区11个县进行推广,该项目全面建成后,清洁电供暖可基本实现三江源地区全覆盖。

  印记

  全国首部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经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禁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从事采矿、砍伐、狩猎、捕捞、开垦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延伸阅读

  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逐步实现打破“九龙治水”、完善生态保护新机制等七个新突破。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由国家新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结转项目组成,共计9.1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投资9亿元,共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原56406公顷,保护重点湿地27333公顷,人工造林1440公顷,防治高原鼠兔32000公顷,毒杂草148000公顷,虫害47万公顷,鼠害扫残47万公顷,建成生态畜牧业家畜设施建设11300多户,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印记

  全省投资2.35亿元新安排实施500个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解决三江源、东部农业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和湟水流域城镇周边规模较大村庄污水污染问题,同时将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试点范围扩大至环青海湖、祁连山地区和黄河干流沿岸城镇。

  延伸阅读

  全省农牧区地理位置不同,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吨农村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因得不到处理而被随意丢弃,原有的焚烧、填埋、堆肥等生活垃圾处理常规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2017年12月26日,同仁县保安镇,一个拗口的词——“闪蒸矿化”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闪蒸矿化垃圾处理器的应用,替代了传统填埋、焚烧垃圾处理方式,整个处理过程不需要煤电油气,没有二次污染。它将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减量95%,排放物主要为水蒸气,剩余灰渣少于5%。具有安全、回收再利用和占地面积小、维护简便、易于操作、24小时运行的特性。该项目正在探索一条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新路子。

  在刚察县试点生活垃圾高温热解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全面进入运行阶段。据介绍,集中的垃圾在被高温热解前将由机械分选给料装置对垃圾进行分选,将不能处理的建筑垃圾、酒瓶、泥土等分离出来,其余垃圾输送至热解气化消纳系统内进行处理,产生的废气经过烟气净化系统净化达标后排放,最终对热解后剩余灰渣进行填埋处理。该项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高原投入运行尚属首次。

  印记

  让河流清澈,让清水东流。2017年9月全省出台《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对全面推行河长制进行安排部署。截至去年9月30日,全省4792名各级河长“走马上任”,积极履行职责,开展河湖巡查、管护、调研等工作。其中,省级河长5名,市(州)级河长48名,县(市、区)级河长249名,乡(镇、街道)级河长1253名,村级河长3237名。

  延伸阅读

  这一《方案》立足青海实际,确立了以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工作目标。《方案》明确,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五级河长体系。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分别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内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重要的“十二河三湖”设立省级责任河长,分别由常务副省长,分管水利、环保工作的副省长担任。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级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实现每条河湖都有河长。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6-8818752 yszwxb2022@163.com
  玉树旅游网  玉树市新闻网  玉树州党建网  玉树市党建网  治多党建网  曲麻莱党建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称多县人民政府
玉树市人民政府网  囊谦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  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囊谦人民法院网  杂多县人大  玉树市人大信息网  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玉树州藏医院  玉树文明网  藏地影像
主办: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16
免责声明:玉树新闻网由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玉树州委宣传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