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玉树州新闻网县乡之声
澜沧江畔:用真情浇灌希望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7-07-17 15:26:34
编辑:玉宣

  玉树新闻网讯   顺着蜿蜒流淌的澜沧江,透过高耸巍峨的雪山,广袤无垠的湿地、数以万计的潋滟湖泊,壁立千仞的深邃峡谷,风霜千年的丹霞地貌,无不展示着澜沧江源第一县—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迷人之处。

  走进杂多,世世代代生活在广袤草原上的人们,逐水草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延续着几千年来的高原游牧生活;他们身上展示的是大江大河的雄浑与多彩,文明的悠远与传承,民族的质朴与浪漫;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记于心,践于行。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8年,扶贫工作和以《求是》杂志社为代表的对口帮扶工作在杂多展开,也就从那一刻起,一场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出发点,以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补齐短板、带领贫困户共同富裕为落脚点的帮扶活动在格仲草原迅速蔓延开来。帮扶者用真情不断浇灌着6.8万牧民群众的心,大山深处、广袤草原上留下了帮扶者爱的足迹,他们用实际行动把帮扶变为了长期的、持续的,使更多牧民群众长久受益。

  “帮扶谁”:在精准上下功夫

  杂多县地处偏远、海拔高、交通不便、服务半径大、生产条件差、生活成本高、乡村基础条件差,加上牧民群众贫困面大、文化程度偏低、消费观念不够理性、视野不够开阔、致富欲望不够强烈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着脱贫步伐的加快。

  “帮扶谁”成为帮扶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杂多县和帮扶单位制定时间任务表,摸清底数,明确任务,严格贫困户审核程序。为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在走访过程中,将每户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就学情况、帮扶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制作了“贫困户脱贫出列计划表”,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全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通过“两线合一”精准识别,确定有贫困人口5137户15206人,全县有12个村被列入贫困范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0% 。截至目前,杂多县抽调937名干部开展联户帮扶工作,走草场,放牧户,进帐篷,听民声,实现了建档立卡5137户贫困户全覆盖。

  同时,按照贫困人口收入和“五看法”(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识别标准,通过多轮次拉网排查,多部门数据比对,加强对“再识别、再认定”工作指导,杜绝出现“关系贫困户” “人情贫困户”,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怎么帮”:一户一策,因人而异

  大多数牧民群众贫困程度相差无几,但是贫困原因千差万别,为此,杂多县确定了政策、思想、创业、就业、技术、资金、助学、助医等多方面的帮扶措施,坚持一户一策、因人而异,为此“常委包乡镇”、 “县级干部和县直单位正职包村”、县直单位副职和优秀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县直单位各派一名包村干部的做法开始“风靡”,共选派了8名县委常委包乡镇, 31名县级干部包村, 32名县直单位负责人作为联点村负责人,31名“第一书记”, 31名县直机关联点人员来加强乡镇工作力量。并要求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真正做到联系牧民群众、服务牧民群众,就要扑下身子,说牧家话、吃牧民饭,了解牧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通过多年的结对帮扶活动,全县广大干部利用节假日、工作闲暇时间,到牧民群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唠唠家常、解解心结、出出主意,把群众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为贫困群众送米带面,为没有收入的家庭成员找工作,为有需求的家庭找到一条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渐渐地,群众把这些雪中送炭之举转化为了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爱戴之情。

  在帮扶活动中,给多少钱、送多少慰问品只是“输血”,而杂多县把提升致富能力、增强致富本领作为帮扶重点,就是“造血”。引导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提高贫困群众自我生产、自我创业的能力。帮扶期间,干部找准自身能力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坚持一户一策,通过争取政策性资金、帮助协调小额贷款等,在创业、就业、技术、资金、助学、助医等方面,群众需要什么就帮助什么。以点带面,通过帮助一户脱贫,带动更多本村和周边群众找到适合的致富路子,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可持续”:“请进来”+ “走出去”

  6月16日,在《求是》杂志社的牵头下,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向杂多县政府捐赠乙肝疫苗7.5万支和冷藏车,价值合计270万元。这将全面覆盖杂多当地3至15岁儿童和16至45岁成人重点补充免疫人群,为当地数万名藏族同胞带去健康保障。

  慈悲大爱雪域暖,藏汉同胞情悠远。 《求是》杂志社着眼关爱藏区同胞、关注藏区发展、关心藏区进步,自1998年开始对杂多县进行对口帮扶,近20年来,他们的真情和爱心洒满了杂多草原。

  特别是连续两届杂多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学习参观活动,为高原的学生们打开一扇心灵之门、开启一扇眼界之窗。 “三热爱”的生动教育,帮助学生们牢固树立起爱党爱国、学习创业、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牢固树立起促进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热爱藏区、建设藏区的人生追求,让同学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成长为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来风雨兼程,一路相伴,近20年来始终如一, 《求是》杂志社与杂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最初的送钱送物到现在的智力帮扶,组织“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是智力帮扶的最好体现,正如《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所言,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澜沧江开始流淌的地方,帮扶者的真情在这片走向希望的热土上流淌,感恩在帮扶者与受帮扶者之间双向传递,一个个帮扶对子,一声声真挚感谢,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流传在辽阔的杂多大地上。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6-8818752 yszwxb2022@163.com
  玉树旅游网  玉树市新闻网  玉树州党建网  玉树市党建网  治多党建网  曲麻莱党建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称多县人民政府
玉树市人民政府网  囊谦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  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囊谦人民法院网  杂多县人大  玉树市人大信息网  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玉树州藏医院  玉树文明网  藏地影像
主办: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16
免责声明:玉树新闻网由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玉树州委宣传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