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玉树州新闻网
聚力江源希冀升腾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4-01-12 13:09:19
编辑:玉宣

  聚力江源希冀升腾

  ——访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

  世人瞩目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重点保护和建设任务即将完成。在二期工程启动之际,记者就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省三江源办主任李晓南。

  记者:青海如何实现三江源一期与二期工程的“无缝对接”?

  李晓南:首先是实现了“蓝图”对接。省发展改革委从2009年起就组织专家开展了三江源保护《二期规划》的编制调研,特别是2011年底《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中咨公司的指导下,《二期规划》的编制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国务院33次常务会议已讨论批准了这个规划;其次是确保了一期保护成效巩固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公众及社会各界支持保护、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更高;第三,保护的措施更加强化,黑土滩治理等重点工程的科技支撑力明显提升;第四,工程布局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二期规划》确定的各大类项目,体现了对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综合管护,分项实施方案已开始编制。特别是我省垫资3亿元,先期启动了一批保护项目,确保了保护工作的不停顿、不减弱、不断档、不松懈。此外,我们全面加强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二期保护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记者:一期工程实施中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晓南:首先是“聚力”。一是聚各级党委、政府之力,始终将三江源保护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二是聚干部群众之力,充分发挥了群众在保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各级干部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聚各方专家之力,三江源生态保护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落实科学推进保护工作中,我们组建了有近四百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及时“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科技攻关,实现了“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边提高”的管理目标,确保了保护见效,建设有为。四是聚社会各界之力。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包括许多国际环保组织关心、支持、参与保护工作,成为了我们开展保护工作重要力量,形成了三江源保护的新合力;其次是“全力”。一是国家大规模的专项投入是我们做好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力。二是我省从2006年起就取消了对三江源区GDP考核,全面增强了保护工作的绩效约束力。三是及时出台了十一项生态补偿等奖补政策,有效发挥了政策的引领力。四是开展了大规模农牧民培训和转产就业扶持,后续产业稳步推进。五是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科技助力持续增强。

  记者:一期工程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李晓南:概括起来讲,有“增水、增草、增林、增绿、增收”五大成效,但最主要的是增强了整个三江源地区的绿色发展能力。具体讲,一是大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三大类22个项目全面实施,重点保护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其涉及保护的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进展;二是大转变。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有了新提升,生产方式有了大转变;三是大作为。推进了科学发展在三江源区的有效实践,提升了三江源区对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四是大氛围。营造了保护三江源、建设大美青海和崇尚母亲河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大发展。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六是大提速。坚持科学推进,加快了重点治理区抢救性保护的力度,一些关键性保护措施及时得以推广,体现了“顺天应势”促保护的理念;七是大成果。通过生态保护促民生改善、促区域发展的工作格局已有效形成,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态势令人欣喜;八是大聚力。形成了各方支持、各界关心、公众参与的新合力;九是大气度。三江源生态保护实践彰显了青海广大干部、各族人民、特别是三江源区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以青海的不“经济”,换得了国家全局的更“经济”;十是大贡献。“护三江清水,润半个中国”,三江源保护有效增强了整个流域的和谐发展,为美丽中国做出了新贡献。

  记者:您认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综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晓南: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保护生态。重点实施好二期保护规划,确保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水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物多样性进一步稳定;二是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支持能力,特别是在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基层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推进,同时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三是区域发展。关键在绿色发展上有新突破,使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用绿色发展的新思维带动区域发展的新路径不断拓宽,以生态保护促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促生态保护,实现“双赢”。此外,保护好生态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也是我们要着力探索的内容,要在监测、评估、预警、考核、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环境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要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开展好生态环境教育普及工作。

  记者:您认为8年实践有哪些基本经验?

  李晓南: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这样一个高寒、高海拔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实属不易,我们主动作为,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理论指导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保护工作,为实现三江源区和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先行先试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制定了11项生态补偿政策,开展了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群众参与保护的热情;三是加大保护与加快发展相结合,实现科学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四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群众在保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各界支持、热情帮助、广泛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充分把握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有效推进了保护工作;六是坚持科技支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形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有效合力;七是坚持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夯实了生态保护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始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了三江源区社会的持续稳定,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添了活力。

  记者:您认为二期保护规划有哪些显著特点?

  李晓南:目前三江源区生态整体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二期规划将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保护范围扩大。保护涉及的行政区域由原来的16个县增加到21个县,面积由原来的15.2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9.5万平方公里;二是保护的投入加大。三江源一期保护国家投入75亿元,在二期保护中,国家将会加大投入力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夯实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三是保护的目标更具体。通过三江源二期保护建设,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巩固和维护高原生态屏障,将三江源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为全国同类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四是保护的措施更有力。重点在保护的体制机制上将有新突破。

  记者:实施好二期规划应强化哪些措施?

  李晓南:一是坚持依法保护。将尽快颁布《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为实现三江源的长期保护奠定法制基础;二是坚持依规保护。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主要任务和工作实际,在总结一期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八个管理办法和细则》和一些综合类管理规章,制定并修订各项工程的作业标准和实施规范,体现精细化管理要求,更加规范地实施好二期规划;三是坚持科学保护。加大科技创新在三江源二期规划实施中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把握自然规律,推动二期规划顺利推进;四是加强监督管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严格项目建设程序、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有机统一;五是坚持合力保护。凝聚各方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保护中,形成全社会支持三江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六是坚持开放保护。加强与国际生态环保组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深化交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保护层次和合作水平。

  记者:下一步三江源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现?

  李晓南:一是必须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以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统筹考虑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牧业人口布局,实施完成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统筹水利、交通、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力度,夯实居民收入翻番的基础;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四是研究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体系,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努力在流域补偿和碳交易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生态补偿多元化;五是在提高农牧民直接收入的同时,要继续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把养老、保障房、医疗、低收入保障等落到实处。(作者:谢丽娜)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6-8818752 yszwxb2022@163.com
  玉树旅游网  玉树市新闻网  玉树州党建网  玉树市党建网  治多党建网  曲麻莱党建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称多县人民政府
玉树市人民政府网  囊谦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  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囊谦人民法院网  杂多县人大  玉树市人大信息网  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玉树州藏医院  玉树文明网  藏地影像
主办: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16
免责声明:玉树新闻网由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玉树州委宣传部负责。